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珍惜時光,珍惜自己


務實一些,不要著急,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每天醒來告訴自己,只要信念還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我們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

當你感覺人生沒那麽如意,當你覺得自己再也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請記得對自己說:沒關系,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經歷的成長過程。

 你若決定燦爛,倒影也會美得讓人驚嘆!

情不自禁的憂傷,慢慢學會掩藏。

 時間是最好的偏方,無論有什麽樣的記憶,時間都會把回憶的淚水風乾。

 始終相信陰霾會散盡,就算人生是場夢,也要有滋有味地把它做完。

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來,也會收起。

 沒有什麽可以讓你氣餒,好的壞的,我們都收下吧,然後一聲不響,繼續生活。

 別急,你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生命中最好的事情就是找到那個知道你所有的錯誤和缺點,

 卻依然認為你非常棒的人。

 即使不開心也不要皺眉,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珍惜時光,珍惜自己,因為他們都不能重來。

 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那就找一個重新開始的理由,生活本來就這麽簡單。

 不以結果為導向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美。

 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不斷優於過去的自己。

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

 進一步,有風景;退一步,得心境。

 快樂和幸福,說到底,只是心里的一種安閑與寧靜。

生活中沒有絕境,一場場災難都必將是經不起陽光的噩夢,

 經不起顛簸的泡影。

 也許世界給你的不盡如人意,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手,

 畫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天地。

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只要你心里一直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包括你的夢想,

 你想成為的人,以及你想去的地方。

 修煉心境,平靜地對待一切,

 體驗和珍藏人生的一點一滴,優雅成一段被輕放的時光。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健康與美學


真健康「從腳開始」!立即檢視5個腳症狀

生病不必摸額頭,腳會告訴你!腳麻可能跟糖尿病、深部靜脈塞住、椎間盤凸出有關;腳抽筋可能缺鈣或磷、身體脫水、靜脈曲張…。你的身體狀況如何,腳會「說」給你聽

老化先從腳開始,我們每天「站在」腳上面走路、工作、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鮮少理會或觀察腳發出的警訊。

不論中醫或西醫都同意,身體是個整體,力量的傳導絕不是只有局部,一個地方有問題,長期下來將會影響其他部位。一旦離我們最遠的腳趾頭功能出了問題,因為施力點被迫改變,也會從腳、足踝、小腿、大腿牽動到腰部,甚至脊椎,久而久之,骨骼結構發生改變,肌肉與筋骨也跟著出問題。

如果你的腳經常出現各種症狀,當心,健康正在拉警報。

一、腳冰冷

■症狀:手腳常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著。

■醫生怎麼說:

彰化秀傳醫院足踝外科主任朱家宏說,腳冰冷除了血液循環不好、走路或運動量太少之外,也很可能跟其他疾病有關,如糖尿病、動脈栓塞或雷諾氏症(自體免疫疾病「硬皮症」)的早期徵兆,如果經常手腳蒼白冰冷,趾甲從慘白變成藍色、紫紅色,要特別留意。

除了血液循環較差,也可能與自主神經的作用有關。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陳祺賢解釋,神經系統除了運動神經、感覺神經,還有負責血管收縮擴張、感覺冷熱、會不會起雞皮疙瘩或流汗的自主神經,如果末梢神經特別容易收縮,即使溫度相同,易收縮的人手腳會特別冰冷,「女性特別容易這樣,真正的原因未明,我們猜測很可能是某些女性的自主神經比較容易活

 傳統醫學則認為脾胃偏涼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好發於活動度低(經常坐著)、吃素(葷食偏熱,長期不吃葷容易讓脾胃偏寒)或氣血虛弱者,這樣的人即使喝杯熱茶可暫時溫暖手腳但沒多久又涼掉了,因為是靠外來東西暫時改變血液循環,自己本身氣血循環仍差,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指出,根本之道是提高活動度、吃活血的藥或攝取可溫補脾胃的食物。

■你可以這麼做:

1.40℃熱水,泡腳20分鐘

可以泡腳改善,但不要泡太熱以免燙傷,陳祺賢建議水溫不超過40℃。也不能泡太久,研究顯示20分鐘最適宜,因為我們是恆溫動物,改變體溫太久,身體會設法把溫度改回來,所以如果泡太久讓腳很熱,身體會設法製造能量把腳部的熱帶走,「反而消耗更多熱量,心臟會受不了。」

2.酒釀龍眼食補

至於如何溫補脾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酒釀,酒釀可加龍眼,可同時溫補脾與心。陳萍和有個患者去南京唸書,不習慣當地氣候,冬天時全校只有她長凍瘡,吃了酒釀龍眼,隔年冬天,手腳就不再受凍瘡所苦了。

3.多運動

更積極的做法,就是運動,讓氣血活絡旺盛,「少林寺的僧人吃素,但因為整天練拳,活動量大,不會一臉菜色或手腳冰冷,」陳萍和說。

二、腳抽筋

■症狀:任何年齡都可能腳抽筋,尤其中老年人最常半夜腳抽筋,腳板痛,很可能缺乏鈣和磷、身體脫水、肌肉拉傷或白天坐站太久、姿勢不良,靜脈曲張,少數則跟糖尿病、巴金森氏症、貧血、低血糖、內分泌異常有關。
■醫生怎麼說
朱家宏觀察,多數人最常發生小腿抽筋,腳部的抽筋則以腳趾抽筋較多,腳板抽筋較少見 
睡覺時抽筋,痛在腳板,可能白天走路、站立的動作不適當;小腿抽筋可能因為溫度偏低或缺乏營養素(鈣離子不平衡)或白天過度疲勞導致,當然也跟穿不適當的鞋子,腳趾頭受壓迫、拉傷有關
當腳受到外力影響,身體感受到有危險,就會透過收縮來保護自己,「收縮過頭,就會抽筋,」萬芳醫院物理治療組組長王乾勇解釋,包括冷,也是一種刺激。
此外,半夜腳抽筋也可能是靜脈曲張所引起。白天過度疲勞、坐或站立太久,下肢的靜脈血無法順利流回心臟,「靜脈血內有很多代謝產物,這些酸性物質讓靜脈血管內血氧度降低,變成血液循環不良,」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賴曉亭強調,殘留過多酸性物質的靜脈血在腳部,會刺激神經,肌肉容易緊繃造成抽筋。

■你可以這麼做:

1.抽筋時別硬扳

抽筋時不要硬扳,這樣會更刺激,讓收縮更厲害,物理治療師王乾勇建議要先讓身體放鬆,將腿稍微伸直,足部略往膝蓋彎,再將腳的大拇趾往膝蓋方向輕輕扳動,讓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覺。如果發作頻繁或症狀嚴重,需就診找病因。

2.睡覺時腳稍微墊高

為了協助下肢靜脈血順利流回心臟,減少因靜脈曲張引起的抽筋,賴曉亭建議睡覺時可把腳稍微墊高,「只要高過心臟即可。」白天工作需久坐或站的人,可穿彈性襪,除了預防也能避免小腿靜脈曲張惡化。

3.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牛奶、小魚乾。

平時可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或牛奶、小魚乾。如果還抽筋,「有些人長骨刺壓迫到神經也會出現類似現象,」陳萍和主任建議這時應去看X光確認病因。

4.四物湯、八珍湯補肝血

如果檢查結果正常,晚上仍抽筋,「中醫認為是肝血不足,」陳萍和解釋,血虛不足以濡筋,肝主筋,肝血不足無法滋養筋就會想抽,不論男女都可吃四物湯、八珍湯來補肝血

 ◎5.保暖

有時是因溫度低造成的抽筋,冬天晚上容易抽,即使夏天晚上吹電風扇也會,這時要採取保溫措施,熱水泡腳,睡前按摩腳,穿襪子睡覺,促進血液
■更多相關資訊:

研究足部按摩26年的中華足部反射區健康法協會前理事長陳明仁觀察,經常半夜抽筋、閃到腰或落枕的人往往肝臟功能低下、循環和代謝出問題、鈣與磷不平衡,肌肉容易
平常可用手在小腿肚由腳踝往心臟方向輕擦,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抽筋發生。一旦抽筋了,不可以給強刺激避免肌腱拉傷,而應放鬆,小腿抽筋時,可以在抽筋處的上下位置輕輕用手揉捏,讓血液對流,促使肌肉伸展開來。

三、腳麻

■症狀:翹二郎腿太久、蹲廁所太久腳會麻,起來活動一下麻木感就會消退,這是「壓迫性神經炎」,但也可能是腰椎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腳麻。

■醫生怎麼說:

麻,經常發生,背後可能隱含複雜病症,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足踝專家朱家宏在《健康人生,從腳開始—眼鏡小醫的足踝外科診療室》書中強調,腳麻大致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動脈硬化、靜脈塞住)與神經(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障礙)兩方面的問題,麻的感覺也不同。

不同地方的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如果腳愈外圍(腳趾頭、腳盤)麻痛感愈嚴重,同時有刺痛燒灼感,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如果腳的脹痛感多於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部靜脈塞住。

◎如果是帶狀性的麻,從腰、大腿、小腿到腳 都麻,又合併背痛,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屬於中樞神經障礙的麻。

「麻,不能太久,否則不只神經組織,肌肉、血管等其他組織也會遭殃,」物理治療師王乾勇提醒。他有個病人晚上醉倒在車上,手臂被頭壓了一整晚,隔天早晨,手腫了三倍大,因為缺血過久,久了會壞死,很難回復。

■你可以這麼做:

經常腳麻要找出根源,是鞋子太硬太緊還是站太久;哪種姿勢最常發生腳麻,是彎腰還是後仰。症狀持續且嚴重時,儘速就醫。

■更多相關資訊:

如果長年腳麻,沒有糖尿病史,做過化療後才發生腳麻,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在《康健》網站上提醒,因為某些化療藥物具神經毒性,副作用可能是神經病變如腳麻,通常會以雙腳麻來表現,建議掛神經內科或復健科;如果是單腳麻,要留意是否腰痠背痛,有可能是腰脊椎退化問題所引發,可掛骨科。

四、無法舉起腳尖

■症狀:爬樓梯或跨門檻時無法舉起腳尖,易跌跤,或經常交叉腿坐(翹二郎腿)過久,引起局部急性腓神經壓迫症,導致小腿外側麻痛,腳掌舉不起來,腳尖無法朝上,這是「垂足症」(又稱叉腿型麻痺)。症狀輕微的人,走路時經常前足著地或足部拍擊地面卻不自知,很容易絆倒。

■醫生怎麼說:

只要是中樞神經、周邊神經或肌肉組織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病變,都可能造成垂足。

垂足常見於中風或周邊神經損傷患者,原因很多,像是神經性(例如膝蓋外傷、下背痛、坐骨神經病變、脊髓損傷或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肉性(如直接肌肉或肌腱傷害)與生理性(如前脛肌誘發時間異常)的病變。除了開刀治療,為了維持肌肉的彈性,還需依靠輔具,讓腳不要垂下來,萬芳醫院物理治療師王乾勇說。

■你可以這麼做:

為了預防局部急性的垂足症狀,避免翹二郎腿太久。如果確認診斷是垂足,通常要吃類固醇藥物、神經保護劑、肌肉鬆弛劑和維生素B群,促進神經肌肉組織功能恢復,消除麻木感;再搭配電療貼片刺激神經,並接受踝部背曲肌肉群的肌力訓練
 
■更多相關資訊: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陳祺賢補充,如果是無法踮腳跟,可能跟神經、肌肉或肌腱有關,有些人是因為受過傷;此外,如果坐骨神經痛太嚴重,會無法單腳踮起腳跟,應到醫院檢查。陳祺賢臨床上觀察到,有時病人主訴沒有力氣踮腳跟,檢查後發現是肌腱發炎,但病人卻不覺得痛,反而以無力來表現。

五、走路時腳會痛

■症狀:走路時腳會痛,有些人痛在腳跟,有些則是腳底痛,有時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後一開始走最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醫生怎麼說:

彰化秀傳醫院足踝外科主任朱家宏強調,腳跟痛和腳底痛不同,如果痛在腳跟,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腳後跟有塊厚厚的脂肪墊,隨著年紀漸長或受力過久或體重過重,脂肪墊萎縮,走路時脂肪墊被擠壓到兩側,相對中間會變薄,腳跟著地時就會痛,愈走愈痛。

如果剛起床時腳踩地,一陣刺痛,走一走就好,這是因為「腰髖骨不在適當的位置,」北醫針傷科主任陳萍和指出,早上剛起床的瞬間,髖骨仍維持歪斜的角度,稍微走動一下、又不痛了,這是因為「髖骨鬆開了,髖骨與腰椎的距離也跟著改變,」有些人坐長途車,起來的瞬間很痛,動動身體走走路又好了,這也是髖骨的問題,陳萍和說,如果只是腳的局部問題,應該是愈走愈痛才對。

走路腳會痛還有其他原因,像是長雞眼(局部長期受到擠壓、摩擦,導致表皮增厚形成的厚繭)、疣(乳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或蹠痛(腳掌痛),當腳掌、腳趾姿勢不良或設計不良的鞋子使腳掌或腳趾承受的壓力不平均,造成足部某些地方壓力過大或蹠趾關節脫位,長期壓迫之下就會造成足部某部位的角質增生,最後形成硬底,朱家宏在《健康人生,從腳開始》

 有些老年人關節退化,「走久下肢各關節或小腿及腳底會痛,」陳祺賢認為,走路腳會痛與老化、過度使用或解剖構造異常及腰部神經受壓迫有關聯。尤其更年期女性,容易腳底痛(類似足底筋膜炎)或全身各處痠痛,陳祺賢的臨床經驗顯示,女性停經後稍微扭傷或膝蓋退化,比較容易覺得痛,但停經後有補充女性荷爾蒙又比較不痛,但因為醫界對女性荷爾蒙仍有些疑慮,是否需要補充,仍需醫師評估

■你可以這麼做

1.常常張開、轉動腳趾

多做強化足底肌肉柔軟度與強度的運動,多伸展、轉動腳指,選對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會痛,如果不適合腳型,久了腳會變形、易痠痛

2.找出自己的腳型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有高足弓,經常買錯鞋。或足部已經變形了,例如有拇趾外翻還常常穿高跟鞋會加速外翻的角度,角度愈變愈大,增加摩擦,發炎紅腫,久了長雞眼,更嚴重則會擠壓到旁邊的腳趾。

「有拇趾外翻的人經常會腰痠背痛或膝蓋痛,」陳萍和說,通常足弓塌陷的人容易有拇趾外翻,因為腳長期受力不均衡,身體為了走路會代償性地改變骨頭結構,腰骨或膝蓋慢慢歪斜,從髖骨、膝蓋髕骨、膝蓋內側到小腿、腳踝,一連串的影響,「結構就會出問題。」

很多人以為扁平足就是腳平平的,錯!扁平足又分固定式(腳抬起來、放下去沒有足弓)與柔軟性的扁平足(腳不受壓力時有足弓,踩在地上時就變成平的,沒有足弓)。

陳祺賢提供簡單自我檢測的方法,腳沾水,踩在白紙上,觀察水痕。正常的水痕在腳趾與腳跟正中間的腳掌寬度應為該處腳掌真實寬度約三分之一,如果超過三分之二以上,表示足弓太低了,整個腳掌都顯現出來,則是扁平足;如果水痕面積小於三分之一表示足弓太高,則是高弓足;不論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因為長期施力不當,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另外,觀察舊鞋磨損程度可得知自己最常施力的位置,正常鞋跟的磨損是從外側偏後,鞋底前部應是均勻磨損;如果鞋跟磨損嚴重偏某一側,或鞋底前面大拇趾的位置很完整,第二趾的位置卻磨損嚴重,或新鞋買沒多久就嚴重變形,都可能跟走路習慣或腳變形有關。
(*摘自康健雜誌134期。)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生命


【生命中無能為力的十件事】 
1 .《離你而去的人》
 離你遠去的人,是他失去了你,不是你失去了他。離開,也許是為了下個路口的更好的重逢。
“離開,生命中註定了太多的離開。”
2 .《流逝的時間》
 時間比水流失得還要快,所以想做的事情就去努力,人這輩子,至少自己得對得起自己。
“人生在世,俯仰之間,自當追求卓越,但有盡其所能。”
3 .《倒向你的牆》
 也許這面倒向你的牆,讓你無法呼吸,也許會讓你失去一切,但是如果沈默的接受,那麼,倒向你的還是那面牆,如果你挺起肩膀,抬起頭來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向我們想像的那麼糟。
“永遠不要後退,退到最後無路可退。”
4 .《沒有選擇的出身》
 有人天生的就是王,有人天生的就是貴族,但是很多人天生的就是平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的東西,尤其你想改變的話。
“追求一切美好的過程是人生珍貴的財富”(王或是貴族,未必是好事,上帝是公平的。)
5 .《莫名其妙的寂寞》
 不管達觀還是拘謹,無論高貴還是卑微,誰都可能相遇孤獨的感覺,常常深深地縈繞在不為人所知的寂寞的情懷中。
“其實是知己難求!”
6 .《無可救藥的喜歡》
 一種很甜的毒藥,戒不掉的東西,但喜歡終究是喜歡,不是愛。
“人,一輩子註定了被好多人喜歡,也喜歡好多人。但是選擇只有一個。並要忠於這個選擇與真愛,又有幾個人足夠幸運,能夠在有生之年,正確的時間,遇到真愛呢?”
7 .《無可奈何的遺忘》
 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裏,被我們遺忘了。人生總是因為有回憶,而多了一分美好。
“偶爾的回憶勝過永遠的想念,畢竟日子是會越來越好的。
8 .《永遠的過去》
 一秒就成為了下一秒的過去,既然很多東西註定要失去的,那麼,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輕易忘記。
“讀過一句話,當你總是緬懷過去的時候,證明你現在過得並不好。所以,美好的回憶可以,但絕不留戀。要永遠憧憬,永遠在現在努力。
9 .《別人的嘲笑》
 嘴長在別人的身上,耳朵在自己身上,說不說,是他們的事情,聽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我們要學會微笑的面對這一切。
“不必去理會……”
10 .《不可避免的死亡》
 生命是個過程,死亡只是必然的結果,但軌跡是自己的色彩和溫度,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就更無所畏懼。
“真的希望人是有靈魂的,不要一切皆為虛幻。”真希望有輪迴,"
是啊!生活中,並不是努力就一定什麼都可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不只是你,也不只是我,大家都一樣。心放淡一點,再淡一點,沒有那麼多給自己設置的心結,心境也就平和了。【感恩合十】摘自網路文章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摘自台灣農業讚及天下雜誌倫敦政經教授[內容摘要]去年夏天我受邀至台灣的政府部門討論服貿協議,為其草率感到相當震驚,因為許多涉及重要且敏感的部門並沒有經過審慎的調查與評估,政府並沒有更仔細的檢視這個協議一旦通過所帶來經濟上隱含的意義和後果。

這讓我想起了ECFA。台灣的問題其實並不完全如政府所說的是在經濟上,而是馬政府從以前到現在所指稱的,如果不簽經濟協定,台灣就會落後南韓,這並不是全部的事實。馬政府從未真正提出一個對策和足以服人的論點來說服人民。
這些如果不簽就會導致失去競爭力的說法,其實只是讓政府找到藉口轉移注意力,不去正視問題的核心──台灣真正的問題是在國內的產業結構與財經部門並沒有很好的運作,亦缺乏對研發與創新部門的投資。當台灣的企業在過去很輕易的就得以登陸使用他們廉價的勞工和土地等,那長期下來其實並不太可能提供台灣自身產業創新的誘因,台灣正逐漸失去在科技和創新產業上所掌握的技術。其實台灣並不是沒有優勢,只是政府應該正視並對國內產業結構與整體環境進行調整,提出實際應對的政策。

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已經不復存在,1980-90年代有一段時間我人在台灣,甚至連我這樣的局外人,都得以在當時高度經濟發展的台灣社會分一杯羹。每天每天人們變的更加富有,而那個在過去的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時代是現在中國正在經歷的。台灣早已過了那樣的高速經濟發展階段,不可能再重返。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執政者不能只將政策聚焦於經濟成長本身,而必須注意許多層次,所有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地方:服務業、旅遊、藝術、文化等產業,凡舉此些具備創造性(creative industry)的產業,需要政府去經營一個良好的環境,吸引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必須要有自由的環境,可以不斷的嘗試錯誤和失敗,之後才能有機會成功而達致創新,創新才是讓經濟向前的核心動力。這是美國所提供的環境。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管理篇

【管理篇】如何处理團隊中的五个矛盾?
眾志成城,团结一心等等很多形容團隊的力量词语,可是,在公司管理中,怎么能够让那些员工们团结一起和谐的工作呢?怎么更好的管理我们自己的团队呢?
在不少团队或企业都会遇到一些很难管理的员工,他们不但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工作,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拉低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在管理团队时,如何避免“破坏分子”的出现,怎么应对他们以及能否将这些团队里的“破坏分子”转为“优秀标兵”对于团队管理都是重要的课题。
在团队管理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笔者就其中的‘团队之间的矛盾’一项问题展开讲述。团队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在于它是一个管理矛盾的过程。回顾一下团队工作过程中的五个冲突的矛盾,管理者必须理解,接受,并尽可能地平衡这些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需要包容个体的不同和达到集体的一致和目标。
团队的有效性常常需要混合不同的个体。团队为了从多样性中获益,它必须具有允许不同声音——观点、风格、优先权——表达的过程。这些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带来了开放,这不可避免地就有冲突,甚至有团队成员之间的竞争。
过多的冲突和竞争会导致一个”胜负”的问题,而不是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集合个体的不同,从而激励他们追求团队的共同目标。有效的团队允许个体的自由和不同,但是所有团队成员必须遵守适当的下级目标或团队日程安排。
第二个矛盾是对待团队出现的个人不同观点该支持还是对抗即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对抗。
如果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得到承认,不同的观点被鼓励,团队需要发展一种成员之间互相激励和支持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团队成员之间有一种内聚性。他们对其他人的想法真正感兴趣,他们想听到并且区分谈论的内容。他们愿意接受其他具有专长、信息或经验和当前的任务或决策相关人员的领导和影响。
但是,如果团队成员太过于互相支持,他们会停止互相对抗。在内聚力非常强的团队中,当反对不同意见时,保护和谐与友好关系的强硬的规范会发展成为”整体思想”.成员将会抑制他们个人的想法和感受,不会再互相批评对方的决策和行动,这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个人成本。
团队决策时将不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没有一个人想制造冲突。如果持续出现这种情况,团队成员很可能产生压抑的挫折感,他们将只是想”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有效的团队要想办法允许冲突,而又不至于因此而受损。
第三个矛盾是同时兼顾当前的业绩和学习。
管理者不得不在”正确的决策”和未来的经验积累的支出之间选择。犯错误应该认为是学习付出的成本,而不是作为惩罚的原因,这将鼓励发展和革新。
第四个矛盾就是在管理者权威和团队成员的判断力以及团队自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管理者不能推脱团队业绩最终的责任,授权并不意味着放弃控制。给团队成员越多的自治,他们遵守共同的日程就显得越重要。有效的团队是灵活的,他们可以在管理者权威和最适合的团队解决方案之间取得平衡。
实际上,在功能完善的团队,成员之间高度的互相信任,管理者在做出某些决定时不必讨论、也不必解释。相反,无效的团队中缺乏信任感,即使管理者做最明白的事情或者是无关紧要的建议,团队成员都会提出疑问。
第五个矛盾就是团队中的三角关系。
对于管理者来说,由于他们最终具有正式的权威,而不是团队成员,所以他们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团队管理者的作用是管理关系三角:管理者、个体、团队,三者处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管理者必须关心三方面的关系:他们和每一个团队成员个体的关系;他们和作为整体的团队的关系;每一个团队成员个体和团队整体的关系。任何一条关系受其他两条关系影响。当管理者不能很好地管理这个关系三角求得平衡时,团队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和不良影响将呈螺旋式向下蔓延。
团队管理乃是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所以可说是合作式管理,亦是一种参与式管理。随著组织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多,很多工作实难靠个人独立完成,必须有赖于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力量,所以团队管理有时代需求性,成功组织建立各种不同功能性的团队管理。
因此,组织若能善用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一定的功能。
为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每位成员须先了解小组目标与使命及个人角色和责任;其次成员亦须了解如何完成小组任务,最后要能积极投入小组目标的达成。
由于沟通在团队管理扮演著相当重要角色,如能事先举办讲习会,建立成员有效沟通技巧,更可使团队管理有良好效果。目前学校已设各种小组或委员会,如何加强成员沟通技巧,增进凝聚力,实属重要课题。
团队管理是未来管理的新取向,惟不能陷入团队管理的迷思,认为所有的团队都是好的,成员在一起就是一种团队、彼此会相互喜欢等,都不是务实的看法,只有在一个开放、沟通顺畅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团队管理的功能。      joylin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年輕


年輕,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
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
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
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
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氣,
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
年輕,
意味著甘願放棄溫馨浪漫的愛情闖蕩生活
意味著超越羞澀、怯懦和欲望的膽識與氣質。
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 歲的小夥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
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只是隨著理想的毀滅,人類才出現了老人。
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
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
憂慮、恐懼、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僂於時間塵埃之中。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都會被未來所吸引,
都會對人生競爭中的歡樂懷著孩子般無窮無盡的渴望。
在你我心靈的深處,
同樣有一個無線電臺,
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
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歡欣、勇氣和力量的資訊,
你我就永遠年輕。
一旦這無線電臺坍塌,
你的心便會被玩世不恭和悲觀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蓋,
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歲。
但如果這無線電臺始終矗立在你心中,
捕捉著每個樂觀向上的電波,
你便有希望超過年輕的歲月。 ~                                                                                                      ヤングは人生の旅の時ではない、それは赤い唇、しなやかな体格ではありません。それは、心の状態であるアイデアは、念頭に置いている、合理的な思考、創造性、感情的な活動は、あふれんばかりの活力であり、 春は生命の深い風です。若い、ロマンチックな愛の生活の戦いを放棄して喜ん意味内気な臆病と欲望の勇気や気質を超えることを意味します。
 
60歳の男性は、若い人の年齢や気質の20年以上、このような勇気を持ってい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時間の経過や老人になって、ちょうど理想の破壊など、老人が人類の前に現れたからいって誰もいません。年は、皮膚にしわがあり、ではなく、熱意は魂をしわ。心配、恐怖、人々の間で、自信の欠如は、時間ホコリに前かがみ。それが60か16歳であるかどうか、誰もが将来に魅了され、競争は子供のような無限の欲望との生活の中で喜びになります。

 
摘自德裔美籍人撒母耳·厄爾曼文中的許多詞句此文傳到日本,這篇散文,充滿了激情和哲理。文章的觀點成為許多人生活哲學的基礎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執行力


有一種能力,比你的天分和邏輯思考更重要!它將決定你將平庸一生,或是能快速脫穎而出。麥肯錫日本分公司首位專職HR部長,從面試上萬人的經驗中,告訴你真正的「人才的條件」!

~本文出自究竟出版《錄用標準─這世界需要的是這種人才》>>


這是麥肯錫的用人標準,更是未來的人才標竿!

有一種能力,比你的天分和邏輯思考更重要!它將決定你將平庸一生,或是能快速脫穎而出。麥肯錫日本分公司首位專職HR部長,從面試上萬人的經驗中,告訴你真正的「人才的條件」!


徹底顛覆你對「人才」的既定觀念!挑戰你解決大事小事的能力與動機!將來活躍於國際舞臺的,既不是英語流利的人,也不是天賦優異的人。唯有領導力,才是迎向未來的通行證!但所謂的「領導力」,跟你想像的並不完全一樣

不可或缺的領導能力
 

若以一句話來描述麥肯錫需要的人才,應該是「未來能以國際性領導者的身分活躍於世界舞臺的人」。這或許讓那些以為管理顧問最重視解決問題技巧的人很意外,但事實上,對管理顧問而言,領導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技術。
 

沒有企業會花大錢去買一張寫著「這就是正確答案」的紙(也就是企畫書)。想提升客戶的企業價值,就要在一開始摸索解決方案時,就深入組織,獲得相關員工的信任。最後的提案內容也要隨時與各部門進行調整,讓改革能融入公司內部的例行工作。無論哪個領域,想改變既有的做法,就必須具備很強的領導能力。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並非解決問題的技巧,而是領導力。
 

請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惡鄰在公共區域堆了一大堆垃圾,那麼你要怎麼處理這個狀況?你當然可以用紙筆寫下想到的任何方法,但不管你寫下來的解決方案有多完美,還是一點進展也沒有。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將這些文字一步一步付諸實行,這時候需要的,就是領導能力。
~摘自卡內基


打動人心的不是講法或技巧等,而始終是“ ,是認真、真誠地希望對方幸福的“ 。“ 和“ 人格是萬國相通的。隨著心的狀態,心之所向,自己和環境都會大大改變。“ 敵人不是在外面,就潛藏在自己的心底

 

心有寶石的人,也會看見別人心中的寶石。世上最軟弱的東西就是“ 心靈。不過,世上最堅強的東西也是“ 心靈。“ 美好的心靈產生“ 美好的人生。“ 深刻的心產生“ 深邃的人生,“ 豐富的心會產生“ 豐富的人生

 

 如果不瞭解人心,則在其他任何領域也無法達到真正的精通,無法理解當中的奧妙,因為人類的文化,完全是從人的心中產生。

 

 推動歷史的動力是肉眼看不見的人心。獲得人心才能有勝利和永久的光榮。

 

---摘自池田大作